边缘计算盒子具备本地化数据处理能力,可避免数据传输至云端的延迟与带宽消耗,适用于网络环境复杂、对检测实时性要求高的建筑工地场景,有效降低因未佩戴安全帽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一、系统架构设计
(一)整体架构
系统采用 “感知层 - 边缘计算层 - 应用层” 三级架构:
感知层:部署高清网络摄像头(支持宽动态、低照度功能,适应工地强光、夜间等复杂光照),覆盖工地出入口、作业面、脚手架、材料堆放区等关键区域,实时采集人员活动视频流。
边缘计算层:核心为 AI 边缘计算盒子,内置高性能 AI 芯片(如 NVIDIA Jetson 系列、地平线征程系列),具备每秒 10 + 帧的目标检测算力。盒子接收摄像头视频流后,本地化运行安全帽检测算法,完成人员识别、安全帽佩戴状态判断,无需依赖云端算力。
应用层:包括本地管理终端(如工地值班室电脑)、移动 APP(供管理人员使用)与云端管理平台(可选,用于多工地数据汇总),实现检测结果展示、告警推送、历史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
(二)数据流向
摄像头将实时视频流(RTSP 协议)传输至 AI 边缘计算盒子;
边缘计算盒子对视频流进行帧提取与预处理(去噪、图像增强),运行安全帽检测模型,输出 “人员位置 + 安全帽佩戴状态(佩戴 / 未佩戴)” 结果;
若检测到未佩戴安全帽情况,盒子本地触发声光告警(需外接告警设备),同时将告警信息(含时间、地点、截图)推送至应用层;
应用层存储检测记录与告警日志,支持按时间、区域筛选查询。
二、核心硬件选型
(一)AI 边缘计算盒子
参数 | 规格要求 |
处理器 | 四核及以上 ARM 架构,算力≥5TOPS(INT8) |
存储 | 内置 8GB+ RAM,64GB+ ROM,支持外接 SD 卡 / 硬盘扩展 |
接口 | 至少 4 路千兆网口(连接摄像头)、1 路 HDMI(本地显示)、1 路 USB(外接告警设备)、1 路 4G/5G 模块接口(可选,用于无网线场景) |
防护等级 | IP40 及以上(适应工地粉尘环境),工作温度 - 10℃~60℃ |
系统支持 | 兼容 Linux 系统,支持 TensorFlow、PyTorch 模型部署 |
(二)摄像头
分辨率:200 万像素及以上(1080P);
帧率:≥25fps(确保视频流畅性);
功能:支持 WDR 宽动态(抑制强光阴影)、3D 降噪(提升夜间画质)、POE 供电(简化布线);
安装方式:壁挂式 / 支架式,防护等级 IP66(防水防尘)。
三、产品推荐
DA320S是万物纵横DA系列产品中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AI边缘计算盒子(AI算法盒子),搭载第四代智算芯片BM1684X,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搭配多样化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状态监测等应用,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电信、智慧工业等领域边缘侧的AI算法赋能。
四、AI 算法设计
(一)算法选型与训练
基础模型:采用 YOLOv8-tiny 轻量级目标检测模型(兼顾检测速度与精度),针对工地场景优化:
数据集:收集 10 万 + 张工地场景图片(含不同肤色、服装、安全帽颜色、光照、遮挡情况),标注 “人员”“安全帽” 两类目标;
模型训练:使用迁移学习,基于 COCO 数据集预训练模型,在工地专属数据集上微调,优化小目标(远距离人员)与遮挡场景(携带工具遮挡安全帽)的检测效果;
模型量化:将训练后的模型量化为 INT8 格式,适配边缘计算盒子硬件,提升推理速度(≥15fps),降低功耗。
(二)检测流程
视频帧提取:边缘计算盒子每 100ms 提取 1 帧视频画面(兼顾实时性与算力消耗);
目标检测:模型先识别画面中的 “人员” 目标,再对每个人员区域判断是否存在 “安全帽”;
状态判定:若人员头部区域无 “安全帽” 特征,判定为 “未佩戴”,记录人员位置坐标与画面时间戳;
误检过滤:结合工地场景规则(如排除画面中静止的人偶、海报人物),通过连续 3 帧检测确认(避免单帧误判),最终输出检测结果。
五、系统核心功能
(一)实时检测与告警
本地告警:边缘计算盒子检测到未佩戴安全帽情况时,立即触发外接声光报警器(声音≥85dB,灯光为红色闪烁),同时在本地管理终端弹窗提示(显示告警区域、截图);
远程推送:通过 4G/5G 或工地局域网,将告警信息(含时间、地点、现场截图、视频片段)推送至管理人员移动 APP(支持微信公众号 / 短信同步提醒),确保管理人员实时知晓。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时数据:应用层实时展示各区域摄像头的 “在线状态”“检测人数”“未佩戴人数”“告警次数” 等数据,支持地图化展示(标注各摄像头位置与当前状态);
历史报表:自动统计每日 / 每周 / 每月的检测数据,生成 “未佩戴安全帽次数 TOP3 区域”“高发时间段”“整改完成率” 等报表,支持 Excel 导出,为工地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视频回放:支持回溯 30 天内的告警关联视频(按时间、区域检索),便于追溯事件细节与责任认定。
(三)设备管理与权限控制
远程运维:管理人员可通过应用层远程查看边缘计算盒子、摄像头的运行状态(如网络连接、算力占用、存储空间),支持远程重启设备、升级算法模型(避免现场运维成本);
权限分级:设置 “管理员”“安全员”“普通查看员” 三级权限,管理员可配置设备参数与告警规则,安全员可处理告警与生成报表,普通查看员仅能查看实时数据,保障数据安全。
六、部署与应用场景
(一)部署流程
现场勘测:确定关键检测区域(如作业面出入口、高空作业平台),规划摄像头安装位置(确保无视野盲区,高度≥3 米,避免被遮挡);
硬件安装:固定摄像头(POE 供电),部署 AI 边缘计算盒子(安装在工地值班室或配电箱附近,避免雨淋),连接声光报警器;
系统调试:配置摄像头与边缘计算盒子的网络参数(确保同局域网通信),测试算法检测精度(调整模型阈值,将误检率控制在≤5%),验证告警功能是否正常;
人员培训:对工地安全员、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如查看数据、处理告警、导出报表)。
(二)典型应用场景
作业面管控: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面部署摄像头,实时检测施工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避免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
出入口管理:在工地大门处安装摄像头,对进入人员进行 “安全帽强制检测”,未佩戴者触发告警,禁止进入工地;
夜间施工监控:依托摄像头低照度功能与边缘计算实时性,保障夜间加班施工时的安全检测不中断。
七、系统优势
实时性强:边缘本地化处理,检测响应时间≤300ms,比云端检测延迟降低 80% 以上;
抗干扰能力强:适配工地复杂光照、粉尘环境,算法针对遮挡、远距离场景优化,检测准确率≥95%;
低成本部署:无需搭建复杂云端算力中心,边缘盒子功耗低(≤20W),降低长期运行成本;
易扩展:支持新增摄像头(最多可接入 16 路),后续可扩展反光衣检测、烟火检测等功能,适配工地多维度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