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在供暖领域的应用主要覆盖热源、管网、用户端、系统管理四大核心环节,核心是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调控与能效优化。
1. 热源端智能管控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供暖源头(如锅炉、热泵、换热站)的精准管理,保障稳定运行并降低能耗。
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在锅炉、水泵等核心设备上部署温度、压力、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避免故障停机。
燃烧与负荷智能调节:结合室外温度、用户需求等数据,自动调整锅炉燃烧效率或热泵出力,避免 “过度供暖”,减少天然气或电力消耗。
换热站无人值守:通过远程控制阀门、水泵,自动调节换热站的供水温度和压力,无需人工现场操作,降低运维成本。
2. 管网智能监测与运维
针对供暖管网(市政主管网、小区支管网)的泄漏、堵塞等问题,实现主动预警和高效运维,减少热量损耗。
管网漏损精准检测: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流量、压力、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异常分析(如压力骤降、流量失衡)定位泄漏点,避免传统人工巡检的低效和遗漏。
管网温度与压力调控:根据不同区域的供暖需求,远程调节管网分支阀门开度,平衡各区域供热量,解决 “近端过热、远端不热” 的问题。
管网腐蚀与老化监测:通过埋地管网的腐蚀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内壁腐蚀程度,提前规划管道更换,延长管网使用寿命。
3. 建筑与用户端精准调控
聚焦建筑内部和用户家庭的供暖体验,实现按需供暖,兼顾舒适度与节能。
建筑室温实时监控:在办公楼、住宅等建筑内安装室温传感器,实时采集不同房间温度数据,作为管网和热源调节的依据。
用户端智能温控:为用户配备物联网温控阀或智能暖气片,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调节室内温度,或设置定时模式(如上班时调低、回家前升温)。
分户计量与收费:结合物联网智能热量表,精准计量每户实际用热量,实现 “用多少算多少” 的按量收费模式,倒逼用户主动节能。
4. 系统级能效管理与优化
基于全链条数据的整合分析,实现整个供暖系统的全局优化,提升整体能效。
供暖负荷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天气预报、用户行为等数据,通过算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供暖需求,提前调整系统出力,避免能源浪费。
能耗数据分析:自动统计热源、管网、用户端各环节的能耗(如天然气、电力、水),生成能耗报表,帮助运营方识别节能潜力点。
远程集中管理:通过物联网平台,运营方可在一个后台实现对所有热源、管网、用户端设备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无需分片现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