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咨询:19113907060
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资讯内容banner 咨询banner-移动

人员睡岗/脱岗检测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目标检测与行为分析,有效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和安全风险

作者:万物纵横
发布时间:2025-10-20 09:28
阅读量:

人员睡岗 / 脱岗检测算法核心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目标检测与行为分析,自动识别监控场景内人员是否离岗或处于睡眠状态,目前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案为主流。


这个问题很有实际价值,它直接关联到工业安全、岗位值守等关键场景的智能化管理,能有效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和安全风险。


 人员睡岗/脱岗检测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目标检测与行为分析,有效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和安全风险(图1)


一、核心技术原理


算法通常遵循 “图像输入→目标检测→状态分析→异常判定” 的流程,关键依赖以下 3 个技术模块:


目标检测模块:首先定位画面中的人员目标,常用算法包括 YOLO 系列(如 YOLOv8)、Faster R-CNN 等。该模块需输出人员的位置坐标( bounding box ),部分场景还需区分 “人脸”“人体” 等细分目标。


状态分析模块:针对 “睡岗” 和 “脱岗” 两种场景分别处理。


睡岗判断:通过头部姿态估计(如判断是否低头、侧躺)、眼部特征提取(如眼睛闭合时长)、身体动作频率(如长时间静止)综合判定。


脱岗判断:设定固定监控区域(如操作台、值班岗),若目标检测模块在连续 N 帧内未检测到人体目标,则判定为脱岗。


异常判定与告警模块:设置阈值(如眼睛闭合超过 5 秒、脱岗超过 10 秒),当满足异常条件时,触发声光告警或推送通知,并记录异常时间与截图。


 人员睡岗/脱岗检测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目标检测与行为分析,有效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和安全风险(图2)


二、关键技术挑战


实际应用中,算法性能会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需针对性优化:


光照干扰:强光、逆光或昏暗环境会导致图像特征模糊,需通过图像增强(如直方图均衡化)或红外摄像头适配解决。


遮挡问题:人员被设备、物品遮挡时,目标检测易漏检,需结合多摄像头视角融合或关键点检测(如只检测头部、肩膀)提升鲁棒性。


场景适配:不同场景(如工厂车间、变电站值班室)的人员着装、背景差异大,需通过场景化数据集微调模型,避免泛化能力不足。


 人员睡岗/脱岗检测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目标检测与行为分析,有效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和安全风险(图3)


三、主流算法方案对比


不同方案在准确率、实时性和部署成本上存在差异,需根据场景选择:


方案类型

核心优势

适用场景

不足

轻量级深度学习

速度快,可部署在边缘设备

实时监控、算力有限场景

复杂环境下准确率略低

高精度深度学习

识别准确率高,抗干扰强

关键岗位、复杂背景场景

对硬件算力要求较高

多模态融合

结合视觉 + 红外 + 声音数据

极端光照、夜间无光源场景

设备成本高,部署复杂


- END -
分享:
留言 留言 留言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联系
19113907060
微信在线客服 微信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官网顶部 返回官网顶部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产品订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