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咨询:19113907060
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如何评估BM1688芯片开发板的性能?

作者:万物纵横
发布时间:2025-11-24 09:43
阅读量:

评估 BM1688 开发板性能的核心是围绕「算力兑现、视频处理、多模态能力、稳定性、功耗」五大核心维度,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测试方案,而非单纯看理论参数。


一、核心算力性能评估(TPU 核心能力)


BM1688 的核心价值是 TPU 加速,需同时验证理论算力与实际推理效率。


如何评估BM1688芯片开发板的性能?(图1)


1. 理论算力验证


核心指标:INT8(16 TOPS)、INT4(32 TOPS)、FP16/BF16(4 TOPS)的算力兑现率。


测试工具:算能 SDK 自带的sophon-bench工具,或第三方 AI 基准测试工具 MLPerf Tiny。


测试方法:运行工具直接读取 TPU 算力输出,对比厂商标称值,兑现率≥90% 为合格。


2. 实际推理性能


测试模型:选择主流 CV 和 NLP 模型,覆盖不同复杂度


CV 模型:ResNet50(图像分类)、YOLOv5/YOLOv8(目标检测)、SegNet(语义分割)。


NLP / 大模型:ChatGLM-1.8B、LLaMa2-7B(量化版)。


核心指标:推理延迟(单帧 / 单条请求耗时)、吞吐量(QPS/ FPS)、准确率损失。


评估标准:INT8 量化后准确率损失≤3%,YOLOv5s 推理延迟≤20ms / 帧(满足实时性)。


二、视频编解码与图像处理性能


BM1688 主打边缘视觉场景,视频处理能力是关键评估点。


1. 编解码并发能力


测试场景:同时解码 16 路 1080p@30fps 视频(H.264/H.265 格式),同时编码 10 路 1080p@30fps。


测试工具:FFmpeg(搭配算能硬件加速插件)、sophon-mw(算能多媒体 SDK)。


核心指标:丢帧率(≤1% 为合格)、编解码延迟(≤100ms)、码率稳定性。


2. ISP 图像处理效果


测试场景:接入 MIPI CSI 摄像头,拍摄复杂场景(强光、低照度、运动物体)。


核心指标:HDR 宽动态范围、3D 降噪效果、畸变校正精度、色彩还原度。


评估方法:肉眼观察画面清晰度,或用图像质量分析工具(如 Imatest)检测信噪比(SNR≥40dB)。


三、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


针对支持多模态的模组(如万物纵横 DM1688),需验证跨数据类型融合处理效率。


1. 多模态并发处理


测试场景:同时处理 8 路视频流 + 1 路语音流 + 文本指令(如视频画面识别 + 语音指令响应)。


核心指标:多任务并发时的算力分配效率,无单一任务延迟飙升(如视频推理延迟≤30ms)。


测试工具:自定义多模态测试脚本(基于 sophon-sail SDK 调用不同处理接口)。


2. 数据融合延迟


评估标准:语音 - 视频 - 文本数据融合后的结果输出延迟≤50ms,满足实时交互需求。


四、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


长期运行能力决定工业场景适用性,需重点验证。


1. 长时间满负载运行


测试方案:72 小时满负载运行(TPU+CPU + 编解码同时高负载)。


核心指标:无宕机、无内存泄漏(通过top/free监控)、算力衰减≤5%。


2. 温度与散热控制


测试环境:室温 25℃,无额外散热风扇。


核心指标:核心板温度≤85℃(通过thermal工具监控),无因过热触发降频。


3. 工业环境适应性(针对工业级开发板)


测试场景:模拟电磁干扰(EMC 测试)、宽电压输入(如 9-24V)、高低温环境(-20℃~60℃)。


评估标准:各项性能指标无明显波动,无硬件故障。


五、功耗与能效比评估


边缘设备对功耗敏感,需平衡性能与功耗。


1. 不同负载下的功耗


测试工具:功率计(串联在电源输入端)。


测试场景:空载、轻负载(单路视频解码)、满负载(16 路解码 + TPU 推理)。


核心指标:满负载功耗≤20W(符合 BM1688 标称上限),空载功耗≤3W。


2. 能效比计算


计算方式:能效比 = TPU 实际算力(TOPS)/ 满负载功耗(W)。


评估标准:INT8 模式下能效比≥0.8 TOPS/W,INT4 模式下≥1.6 TOPS/W。


六、开发生态与工具链支持(间接影响性能发挥)


工具链完善度决定能否充分释放硬件性能,需同步评估。


1. SDK 兼容性与效率


测试内容:模型转换(PyTorch/ONNX→bmodel)的成功率与量化精度损失。


评估标准:主流模型转换成功率 100%,量化后性能损失≤10%。


2. 优化工具可用性


核心指标:是否支持算力分配优化、多任务调度配置,是否提供性能分析工具(如sophon-perf)。


七、评估总结与流程


优先测试核心场景:先验证与自身应用强相关的性能(如安防场景重点测视频编解码,AIoT 场景重点测功耗与多模态)。


量化指标对比:将测试结果与厂商标称值、竞品(如 NVIDIA Jetson Nano)对比,避免 “纸面性能” 陷阱。


实际场景落地测试:最终需在目标应用环境中验证,如巡检机器人场景测试电池供电下的续航与性能稳定性。

- END -
分享:
留言 留言 试用申请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联系
19113907060
微信在线客服 微信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官网顶部 返回官网顶部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产品订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