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与英伟达的 AI 计算卡性能对比需从硬件架构、软件生态、性能表现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体来说英伟达在大部分场景下具有优势,但 AMD 也有自身特点和竞争力。以下是具体对比:
对比维度 | AMD | 英伟达 |
硬件架构 | 采用 CDNA 3 架构(如 MI300X),混合 5nm+6nm 工艺,1530 亿晶体管;配备 192GB HBM3 内存,带宽 5.2TB/s;新增 AI Tensor Engine(AITER)提升推理性能。 | 基于 Hopper/Ada Lovelace 架构(如 H100),支持第四代 NVLink 和第三代 NVSwitch;集成 Tensor Cores,原生支持 FP8 数据类型,显存带宽高达 4.8TB/s(H100 SXM5)。 |
软件生态 | 依赖 ROCm 开源框架,对 PyTorch、TensorFlow 支持逐步完善;通过 SGLang 框架优化推理性能,但企业级解决方案较少。 | 拥有 CUDA、cuDNN、TensorRT 完整栈,支持所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MLPerf 测试中软件优化使性能提升显著,如 CUDA Graphs 降低 CPU 开销。 |
性能表现 | MI300X 在 Llama 3 70B 训练中宣称比 H100 快 1.6 倍,推理性能最高提升 5 倍(ROCm 优化下);Radeon AI PRO R9700 在开源模型推理中可达 RTX 5080 的近 5 倍。 | H100 在 MLPerf Training v4.0 中以 11,616 GPU 实现 GPT-3 175B 训练仅需 3.4 分钟,比 A100 快 4.6 倍;Llama 3 70B 微调单节点 8×H100 仅需 28 分钟。 |
硬件加速 | 主要依赖通用计算单元,MI300 系列新增 AITER 单元,FP8 理论性能达 5,229.8 TFLOPS(启用稀疏性)。 | 专用 Tensor Cores 支持 FP8/BF16 混合精度,H100 FP8 峰值性能 3,957.8 TFLOPS(启用稀疏性),智能功率分配提升 Tensor Core 利用率。 |
市场定位与价格 | 主打性价比,MI300X 面向大规模 AI 训练,Radeon AI PRO R9700 售价约 8,299-9,299 元,适合预算有限场景。 | 高端企业级市场主导,H100 用于超算和数据中心,RTX 5080 售价约 9,299 元,适合对性能要求严苛的商业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