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的核心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经边缘网关本地化处理与传输,最终在云端平台实现冷链全链路数据的可视化追溯与异常预警,从根本上解决新零售冷链 “断链” 无法追溯的痛点。
一、方案核心架构(三层联动)
方案采用 “感知层 - 边缘层 - 平台层” 三层架构,确保数据从采集到追溯的全流程闭环。

1. 感知层:温湿度数据采集端
核心是部署高适配性的传感器,覆盖冷链全场景(运输、仓储、门店)。
传感器类型:根据场景选择不同形态,包括贴装式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货架、包装箱)、壁挂式传感器(用于冷库 / 冷藏车厢)、手持便携式传感器(用于临时抽检)。
关键要求:
精度达标:温度误差≤±0.5℃,湿度误差≤±3% RH,满足食品 / 药品冷链国标。
通信兼容:支持 LoRa、NB-IoT 等低功耗广域网协议,适配移动场景(如冷链车)的低功耗需求。
续航可靠:电池续航≥6 个月,避免频繁更换影响数据连续性。
2. 边缘网关层:数据处理与传输中枢
边缘网关是连接传感器与云端的核心,负责 “本地化处理 + 高效上传”,减少云端压力并保障断网时的数据不丢失。
核心功能:
多协议接入:兼容 LoRa、NB-IoT、RS485 等多种传感器协议,统一数据格式。
本地边缘计算:实时判断采集数据是否超阈值(如冷藏车温度≥8℃),触发本地声光报警,同时缓存数据(断网时可存储≥7 天数据,联网后自动补传)。
灵活联网:支持 4G/5G(移动场景,如冷链车)、WiFi / 以太网(固定场景,如冷库 / 门店),确保数据实时上传。

3. 平台层:全程追溯与管理终端
云端平台是用户操作端,实现数据可视化、追溯查询与管理,通常对接新零售企业的 ERP 或 WMS 系统。
核心功能:
实时监控:地图可视化展示冷链车辆位置、各节点(冷库 / 门店)温湿度,数据刷新频率≤1 分钟。
全程追溯:输入商品批次号,可查询从产地仓→区域仓→门店→货架的全链路温湿度曲线,支持导出 PDF 报告(用于合规审计)。
异常预警:超阈值时通过短信、APP 推送报警信息,记录报警时间、位置与数据,支持一键溯源问题环节。
数据看板:统计冷链断链率、各环节平均温湿度、传感器在线率等指标,为冷链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二、方案核心价值
合规性保障:满足《食品安全法》对冷链食品 “全程温度记录” 的要求,避免因无法追溯导致的合规风险。
损耗降低:通过实时预警(如车厢门未关导致温度升高),减少因温湿度异常造成的商品损耗(通常可降低 3%-5% 损耗率)。
效率提升:无需人工记录温湿度,减少人力成本;数据自动对接 ERP 系统,避免人工录入误差。

三、关键实施步骤
需求调研:明确监测节点(如 3 个产地仓、20 辆冷链车、50 家门店)、温湿度阈值(如生鲜 0-4℃,冻品 - 18℃以下)、数据存储周期(通常≥6 个月)。
设备选型:根据场景选择传感器(如冷链车用抗震动传感器)、边缘网关(如车载网关需支持宽电压 12V-24V)。
部署调试:安装传感器与网关,测试数据采集、传输与报警功能,对接企业现有管理系统。
运维培训:培训运维人员更换传感器电池、处理网关联网故障,培训运营人员使用追溯平台查询数据。
需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