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3588 的开发模型核心是 “硬件选型 - 软件适配 - 场景开发” 的分层架构,围绕其四核 A76 + 四核 A55 的 CPU、6TOPS 算力 NPU 及多接口特性,覆盖从评估到量产的全流程。
一、核心开发模型框架
RK3588 的开发模型分为三层,各层职责明确且相互衔接,适配从基础验证到行业定制的不同需求。
层级 | 核心目标 | 关键内容 |
硬件层 | 确定硬件载体,保障基础功能 | 评估板、核心板 + 载板、行业专用板选型 |
软件层 | 搭建系统环境,实现硬件驱动 | 操作系统适配、驱动开发、SDK 部署 |
应用层 | 结合场景落地,开发专属功能 | NPU 深度学习、多屏显示、音视频处理等 |
二、各层级关键开发要点
1. 硬件层:选型决定开发起点
硬件选型需根据开发阶段和场景需求确定,避免资源浪费或功能不足。
评估板(如 RK3588 EVB):适合初期功能验证。自带完整外设(网口、USB、HDMI、摄像头接口),无需额外设计,可快速测试 CPU、NPU、多媒体性能。
核心板 + 载板:适合定制化开发。核心板集成 RK3588 芯片及关键电源、存储电路,载板可根据需求设计接口(如 RS485、CAN、GPIO),降低硬件开发难度。
行业专用板:针对特定场景(如边缘计算、AI 盒子、工业平板)预设计,已通过 EMC、稳定性测试,可直接用于量产阶段。
2. 软件层:系统与驱动是核心
RK3588 官方提供成熟 SDK,需重点关注系统适配和驱动兼容性。
操作系统选择:
Linux(如 Buildroot、Debian):适合嵌入式边缘计算、工业控制,支持轻量级部署,可灵活裁剪内核。
Android 12/13:适合带屏设备(如智能座舱、平板),支持多点触控、谷歌服务,官方提供完整 Framework 适配。
HarmonyOS Connect:适合万物互联场景,可通过鸿蒙智联实现设备间联动,需对接鸿蒙开发者平台。
驱动开发重点:优先适配官方已支持的外设(如 HDMI 2.1、PCIe 3.0、SATA 3.0),自定义外设(如特殊传感器)需基于 Linux 内核或 Android HAL 层开发,确保兼容性。
3. 应用层:聚焦 NPU 与多媒体优势
RK3588 的核心竞争力在 AI 算力和多媒体处理,应用开发需围绕这两大特性展开。
NPU 开发:支持 TensorFlow Lite、ONNX Runtime 框架,可通过瑞芯微提供的RKNN Toolkit 2将模型转换为 RKNN 格式,实现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 AI 功能(如工业质检、智能监控)。
多媒体开发:支持 8K@60fps 视频解码、4K@60fps 编码,可基于 FFmpeg 或官方RKMedia库开发音视频采集、编解码、多屏异显功能(如 8K 播放器、视频会议终端)。
三、典型开发流程(以 AI 边缘盒子为例)
硬件选型:初期用 RK3588 EVB 评估 NPU 算力和网口带宽,确定满足需求后,选用核心板 + 载板方案,载板增加 PoE 供电和多个网口。
软件搭建:基于 Debian 系统搭建开发环境,安装 RKNN Toolkit 2,部署目标检测模型(如 YOLOv5),适配网口和 USB 摄像头驱动。
应用开发:开发 AI 推理程序,实现 “摄像头采集 - 模型推理 - 结果上报” 流程,集成 MQTT 协议对接云端平台。
测试量产:进行稳定性测试(高低温、连续运行),优化系统功耗,最终将软件烧录到量产核心板,搭配定制外壳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