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电网智能化巡检已成规模
25 省电网全面实现 "机巡替代人巡",全国配置专业巡检无人机超 1.2 万架,持证飞手 8500 余人,年巡检里程达 450 万公里,覆盖 85% 的 110kV 及以上线路。
湖北:输电线路机巡替代率高达 97%,荆门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示范区;
贵州:4.9 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全省远程自主巡检全覆盖,每天 6 万张巡检照片回传分析;
广西:全国首个 "固定 + 移动" 输变配机巢远程智能巡视全覆盖;
云南玉溪:无人机巡检占比达 84.11%,自动巡检覆盖率 100%;

二、核心标配:无人机 + 边缘计算盒子
1️⃣ 无人机:空中 "电子眼"
主流机型:大疆 M300 RTK、M350 RTK、"慧眼" 等工业级无人机
感知系统:
高清可见光相机 (2000 万像素):捕捉设备细节;
红外热成像仪:检测设备发热异常;
激光雷达:生成三维点云模型,精度达 5cm;
麦克风阵列:捕捉局部放电声源,探测距离 35 米;
2️⃣ 边缘计算盒子:智能 "随身脑"
核心功能:
实时处理:在无人机端完成 50-90% 数据预处理;
AI 推理:部署轻量化 YOLOv7/v8 模型,单帧处理 < 50ms;
数据筛选:过滤无效信息,传输带宽降低 70%;
自主决策:基于 Q-learning 算法规划航线,避障;
典型配置:
算力:≥10 TOPS,满足复杂算法实时运行;
存储:高速固态,支持 4K 视频缓存;
接口:E-Port 高速数据传输,连接无人机与传感器;

三、技术架构:"三位一体" 智能体系
"无人机 - 边缘计算 - 云平台" 三级架构构建全链路智能闭环 :
前端感知:无人机搭载多传感器采集多维数据;
边缘分析:本地 AI 模型实时识别缺陷 (准确率> 95%);
云端决策:大数据分析 + 专家系统,生成检修方案;
5G + 北斗双轮驱动:
5G 专网保障数据实时回传,延迟降至毫秒级;北斗 + RTK 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 (误差 < 2cm)。
四、效率革命:人机对比
对比项 | 人工巡检 | 无人机 + 边缘计算巡检 | 提升效果 |
巡检速度 | 1 天 / 50 公里 | 1 小时 / 50 公里 | 提升 6 倍 |
人员需求 | 3 人 / 次 (司机 + 飞手 + 监护) | 1 人远程监控 | 节省 62.5% 人力 |
巡检频次 | 每周 1-2 次 | 每天 6 次 + | 提升 17 倍 |
缺陷发现率 | 低 (易漏检) | 提升 6 倍,漏检率降低 85% | |
作业范围 | 受限 (地形、高度) | 全地形覆盖,包括山区、河流 | |
单次成本 | 高 | 降低 2/3(约为人工的 1/3) |
实际案例:一条 50 公里 220kV 线路,传统巡检需 9 天,无人机 + AI 仅需 1 小时完成飞行 + 分析
五、安全与可靠性提升
人员安全:消除高空攀爬、山区徒步风险
设备安全:
绝缘设计:无人机本体采用高可靠绝缘,避免设备放电;
六向毫米波雷达:实时感知障碍物,主动避让;
全天候作业:抗风、抗雨、低温环境稳定工作;
应急响应:灾害 (台风、地震) 后第一时间巡检,定位故障点;

六、应用场景全覆盖
1. 输电线路巡检:
导线断股、绝缘子破损自动识别;树障预警、金具锈蚀检测;红外热成像测温,发现接头过热。
2. 变电站巡检:
设备状态全面扫描,仪表读数自动识别;深圳、湖北等地实现 110kV 以上变电站全覆盖。
3. 配电网巡检:
山西临汾等地区构建 "智能规划 - 实时分析 - 闭环消缺" 体系;广西 "固定 + 移动" 机巢模式,覆盖周边 3-5 公里。
4. 特殊场景:
跨江、跨山等人力难达区域
夜间巡检:搭载探照灯实现 24 小时监控;
特高压换流站 GIS 室:实现 "全无人化" 巡检;

七、未来趋势:从 "机巡" 到 "智巡"
自主集群作业:多机协同,2025 年后集群作业占比将超 40%;
空 - 地一体化:无人机 + 机器狗 + 固定摄像头联合巡检,数据互证;
AI 深度融合:
大模型轻量化:部署至边缘终端,实现 "边飞边识";
多模态融合:视觉 + 红外 + 声音综合分析,缺陷识别更精准;
"十四五" 规划重点推进:到 2025 年底,全国电网将基本实现 "机巡为主、人巡为辅" 格局,智能巡检覆盖率达 100%;
总结
无人机 + 边缘计算已成为电网巡检标配,25 省电网正经历从 "人海战术" 到 "智能精兵" 的历史性跨越。这场变革不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将电网运维带入 "安全、精准、高效" 的新时代。
注:数据截至 2025 年 11 月,部分省份仍在推进中。
需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