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咨询:19113907060
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资讯内容banner 咨询banner-移动

边缘网关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

作者:万物纵横
发布时间:2025-08-15 09:49
阅读量: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边缘网关作为连接终端设备与云端的 “中间节点”,是数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由于电力系统数据(如设备状态、负荷信息、控制指令等)直接关系到电网稳定运行和用户隐私,边缘网关需通过多层级、全链路的安全机制保障数据从采集、传输到存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边缘网关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图1)


1. 数据传输加密:防止链路窃听与篡改


边缘网关需确保终端设备与网关、网关与云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核心手段包括:


传输层加密:采用 TLS/SSL 协议对数据传输通道加密,确保数据在有线(以太网、RS485)或无线(4G/5G、LoRa、NB-IoT)链路中无法被窃听。例如,网关与云端平台通信时,通过证书验证建立加密隧道,所有数据(如实时电流、故障告警)均以密文传输。


应用层协议加密:针对电力专用协议(如 DL/T645、IEC 61850),在协议层面增加加密字段(如采用国密算法 SM4),防止攻击者解析协议格式后伪造或篡改数据(如伪造 “合闸指令”)。


数据完整性校验:通过哈希算法(如 SHA-256)或消息认证码(MAC)对传输数据附加校验值,接收方(网关或云端)验证校验值是否匹配,确保数据未被篡改。


2. 设备身份认证:杜绝非法接入与伪造


边缘网关需严格验证接入设备的合法性,防止伪造终端(如恶意传感器、仿冒控制器)混入网络,具体包括:


双向身份认证:基于 PKI(公钥基础设施)体系,为网关和终端设备分配唯一数字证书。终端接入网关时,需提交证书并通过网关验证;同时,网关向终端出示自身证书,确保双方身份可信(类似 “双向验明身份”)。


密钥动态管理:采用对称密钥(如 AES)或非对称密钥(如 SM2 国密算法)进行认证,且密钥定期动态更新(通过云端或本地协商),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密钥导致泄露风险。


接入白名单:网关预设合法终端的设备 ID、MAC 地址等标识,仅允许白名单内的设备接入,直接阻断未授权设备的连接请求。


3. 访问控制:限制权限与操作范围


边缘网关作为本地数据处理和控制节点,需严格控制 “谁能访问、能做什么”,防止未授权操作: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定义不同角色(如 “运维人员”“调度中心”“本地控制器”),为每个角色分配明确权限(如 “仅查看数据”“可修改参数”“禁止控制操作”)。例如,普通终端只能向网关上传数据,无权修改网关配置;只有云端授权的运维人员才能远程调试。


端口与服务管控:关闭网关冗余端口(如不必要的 USB、蓝牙接口)和服务(如 FTP、Telnet),仅保留核心通信端口(如 MQTT 的 1883 端口),减少攻击面。


边缘网关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图2)


4. 入侵检测与防御:实时拦截异常行为


边缘网关需具备识别和阻断恶意攻击的能力,针对电力系统常见威胁(如病毒注入、DDoS 攻击、协议伪造):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特征(如异常数据量、高频访问请求)和行为模式(如非工作时段的大量控制指令),识别潜在攻击。例如,若某终端突然频繁发送远超正常频率的 “跳闸指令”,网关可判定为异常并触发告警。


专用协议防护:针对电力行业特有的工业协议(如 Modbus、IEC 60870-5-104),内置协议解析规则,检测异常指令格式(如伪造的控制码),防止攻击者利用协议漏洞发起攻击。


主动防御:对确认的恶意行为(如持续的端口扫描),网关可主动切断连接、拉黑攻击源 IP,并将攻击信息上报云端,联动其他节点(如相邻网关)共同防御。


5. 本地数据存储安全:防止物理或逻辑窃取


边缘网关会本地存储短期数据(如历史负荷、故障日志),需保障存储安全:


存储加密:采用 AES-256 或国密 SM4 算法对本地存储数据加密,即使网关被物理拆解或存储介质被盗,也无法直接读取数据。


数据脱敏:对敏感信息(如用户用电明细)进行脱敏处理(如隐藏部分字段),仅保留必要的统计数据(如台区总负荷),减少隐私泄露风险。


存储权限隔离:本地数据仅允许网关自身程序或授权的云端服务访问,禁止终端设备或未授权用户直接读取存储区。


6. 安全审计与追溯:实现事件可查、责任可追


边缘网关需记录全链路操作日志,为安全事件提供追溯依据:


日志记录:详细记录设备接入、数据传输、配置修改、异常告警等行为,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主体(如终端 ID、用户账号)、操作内容(如 “修改保护定值”)。


日志加密与备份:日志本身采用加密存储,并定期同步至云端备份,防止日志被篡改或删除。


审计分析:支持云端对日志的集中分析,通过异常日志(如 “未授权 IP 尝试登录”)定位安全漏洞或攻击源,为后续防护优化提供依据。


7. 固件与补丁管理:封堵已知漏洞


边缘网关的系统固件或软件若存在漏洞,可能被攻击者利用(如通过漏洞植入恶意代码),因此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更新机制:


固件签名校验:网关仅接受经云端数字签名的固件升级包,验证签名通过后才允许更新,防止恶意固件植入。


自动补丁推送:云端发现网关系统漏洞后,通过加密通道推送安全补丁,网关自动校验并安装,确保漏洞及时修复。


版本基线管理:保留稳定的固件版本基线,若升级后出现异常,可快速回滚至安全版本。


总结


边缘网关通过 “加密传输 + 身份认证 + 权限控制 + 入侵防御 + 安全审计” 的多层防护体系,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构建了从终端到云端的 “安全屏障”,既满足电力系统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又能抵御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为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安全支撑。

- END -
分享:
留言 留言 样机申请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联系
19113907060
微信在线客服 微信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官网顶部 返回官网顶部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产品订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