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咨询:19113907060
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资讯内容banner 咨询banner-移动

ai模型如何测试上下船是否有序?附:AI上下船有序性测试核心指标清单

作者:万物纵横
发布时间:2025-10-14 10:37
阅读量:

AI 测试上下船是否有序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视觉分析行人行为与空间规则的匹配度,将 “有序” 转化为可量化的算法逻辑。


AI 模型主要通过 “数据采集→特征提取→规则判定→结果输出” 四个步骤实现测试,具体流程如下:


1. 数据采集:获取测试所需的场景信息


首先需要收集上下船场景的视觉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采集设备:主要使用固定摄像头(如船体入口 / 出口、码头栈桥处)或移动拍摄设备,覆盖上下船的关键路径(如排队区、登船口、通道)。


数据类型:需包含正常有序场景(如排队、单向行进)和无序场景(如拥挤、逆向、插队)的样本,确保模型能识别不同情况。


环境覆盖:需包含不同光线(白天 / 夜晚)、人群密度(高峰 / 平峰)、船只类型(客轮 / 轮渡)的场景,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ai模型如何测试上下船是否有序?附:AI上下船有序性测试核心指标清单(图1)


2. 特征提取:定位关键分析对象


AI 通过算法从采集的图像 / 视频中,提取与 “上下船” 相关的核心信息。


目标检测:识别画面中的 “行人”(标注每个人的位置、轮廓)和 “关键区域”(如登船口、排队引导线、入口 / 出口边界)。


行为追踪:通过多帧视频的关联,记录每个行人的移动轨迹(如从排队区到登船口的路径)和动作特征(如是否停顿、是否转向)。


时序信息:标记时间维度的数据,如 “某行人在登船口停留时长”“单位时间内通过登船口的人数”。


3. 有序性判定:建立规则并匹配分析


这是核心环节,AI 会将提取的特征与 “有序上下船” 的预设规则对比,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常见判定规则分为三类:


队列规则:判断是否形成有序队列。


空间距离:分析行人之间的横向 / 纵向距离,若多数人保持 “前后跟随、左右无重叠” 的间隔(如间距 0.5-1 米),则判定为队列。


路径一致性:同一方向的行人轨迹是否平行或重合,若出现 “横向穿插”“突然变道”,则标记为无序。


方向规则:判断上下船是否遵循单向流向。


轨迹方向:通过行人移动的向量(如 “从码头→船体” 为登船方向,“船体→码头” 为下船方向),统计逆向行走的人数比例,若超过预设阈值(如 5%),则判定为无序。


区域匹配:判断行人是否在规定区域内行动(如登船只能走 1 号通道,下船走 2 号通道),若出现跨区域行走,标记为违规。


冲突规则:判断是否存在拥挤、推搡等异常行为。


密度计算:通过 “单位面积内的行人数” 判断拥挤程度,若登船口区域密度超过阈值(如 1.5 人 / 平方米),则视为无序。


动作识别:通过姿态分析(如手臂挥舞、身体碰撞)识别 “推搡”“争抢” 等动作,出现此类行为直接判定为无序。


ai模型如何测试上下船是否有序?附:AI上下船有序性测试核心指标清单(图2)


4. 结果输出:生成量化测试报告


AI 会将判定结果转化为可解读的指标,供测试人员参考。


核心指标:输出 “有序率”(符合规则的行人数 / 总人数)、“违规行为次数”(如插队、逆向的次数)、“拥挤时长占比” 等量化数据。


可视化呈现:通过视频标注(如用红色框标记违规行人,黄色线标记异常轨迹),直观展示无序场景的位置和时间。


AI 上下船有序性测试核心指标清单


一、队列合规类指标(核心关注 “空间秩序”)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阈值建议(分场景)

应用场景

队列合规率

测试时段内,在规定排队区域(如栈桥引导线内)符合 “前后跟随、左右无交叉” 空间规则的行人数占比

(队列合规行人数 ÷ 排队区域总行人)× 100%

平峰时段≥90%,高峰时段≥75%

码头栈桥排队区、登船口前队列

队列间距达标率

排队区域内,相邻行人横向 / 纵向间距符合安全间隔(默认 0.5-1 米)的行人对数占比

(间距达标行人对数 ÷ 排队区域内总相邻行人对数)× 100%

平峰时段≥85%,高峰时段≥65%

客轮登船通道、轮渡排队区

插队行为次数

测试时段内,行人未按 “队列尾端加入” 规则,从队列中间 / 前端插入的行为总次数

统计 AI 识别到 “行人横向穿越队列、非尾端进入队列” 的有效事件次数(单次持续<3 秒不计)

平峰时段≤2 次 / 小时,高峰时段≤5 次 / 小时

所有排队等候区域


二、方向规范类指标(核心关注 “流向秩序”)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阈值建议(分场景)

应用场景

逆向行走率

测试时段内,在单向通行区域(如专属登船 / 下船通道)违反规定流向行走的行人数占比

(逆向行走行人数 ÷ 该区域总通行人数)× 100%

所有场景≤5%(超 8% 需触发预警)

登船专属通道、下船出口通道

跨区域行走次数

行人进入非规定通行区域(如登船通道行人进入下船通道区域)的总次数

统计 AI 识别到 “行人跨越区域边界线(预设虚拟边界)” 的有效事件次数

所有场景≤3 次 / 小时

分道通行的码头栈桥、船体出入口


三、冲突规避类指标(核心关注 “安全秩序”)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阈值建议(分场景)

应用场景

拥挤时长占比

测试时段内,关键区域(如登船口、通道狭窄段)处于 “拥挤状态” 的时长占比

(拥挤状态持续时长 ÷ 测试总时长)× 100%;拥挤状态定义:密度≥1.5 人 / 平方米

平峰时段≤10%,高峰时段≤30%

登船口、船体狭窄过道

推搡争抢次数

测试时段内,AI 通过姿态识别(如手臂挥舞、身体碰撞、头部前倾争抢)判定的 “推搡 / 争抢” 行为总次数

统计 AI 检测到 “冲突姿态特征(预设特征库)” 且持续≥1 秒的有效事件次数

所有场景≤1 次 / 小时(超 2 次触发告警)

登船口、行李放置区

滞留超时人数

在关键区域(如登船口验证区)停留时间超过预设时长(如 30 秒)的行人数

统计 “行人在目标区域内停留时长>预设阈值” 的人数(排除工作人员)

所有场景≤总通行人数的 8%

登船验证口、下船安检区


四、整体有序性综合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计算方法

阈值建议(分场景)

应用场景

整体有序率

综合反映所有合规指标的整体达标程度,加权计算符合规则的行人行为占比

(队列合规率 ×30% + 方向合规率 ×30% + 冲突规避率 ×40%);方向合规率 = 1 - 逆向行走率;冲突规避率 = 1-(推搡次数 + 滞留人数)/ 总人数

平峰时段≥90%,高峰时段≥80%

全场景综合评估


五、使用说明


阈值校准:建议根据实际场景(如船只类型:客轮 / 轮渡;时段:早高峰 / 夜间)调整阈值,首次使用可通过 3 次以上测试取平均值作为基准;


干扰排除:计算时需排除 “工作人员(如检票员、安全员)”“特殊人群(如使用轮椅、携带婴儿车者,建议单独标记不纳入违规统计)”;


数据联动:建议结合 AI 视频标注(如违规行为时间戳、位置坐标)使用,便于追溯问题原因。

- END -
分享:
留言 留言 留言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联系
19113907060
微信在线客服 微信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返回官网顶部 返回官网顶部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产品订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