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围绕万物纵横 DA160S AI 边缘计算盒,从硬件连接、算法适配、性能测试三个维度,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反光衣检测部署流程,确保适配工业、交通等场景的实际需求。
一、硬件连接方案
1. 核心设备清单
设备类型 | 具体型号 / 参数 | 作用 |
AI 边缘计算盒 | 万物纵横 DA160S(BM1688 芯片,16TOPS@INT8) | 核心算力载体,运行反光衣检测算法 |
高清摄像头 | 200 万像素及以上,支持 1080P/30fps,带红外功能 | 采集现场视频流,覆盖白天 / 夜间场景 |
报警设备 | 声光报警器(DC12V)、LED 警示屏 | 未检测到反光衣时触发本地告警 |
后端设备 | 管理服务器(可选)、显示器 | 存储检测日志、实时查看监控画面 |
2. 连接拓扑与步骤
视频流接入:将 16 路高清摄像头通过千兆网线接入 DA160S 的网口(DA160S 标配多网口,支持 POE 供电可选),确保每路摄像头 IP 在同一局域网段。
告警设备连接:通过 DA160S 的 RS485 接口或继电器接口连接声光报警器,配置告警触发逻辑(如连续 3 帧未检测到反光衣即告警)。
后端联动:用网线将 DA160S 与管理服务器连接,通过 SDK 或 HTTP 协议同步检测数据(如违规时间、地点、画面截图),支持后续溯源与统计。
二、算法适配与调试步骤
1. 算法选型与优化
核心算法:优先选择YOLOv5s-int8 轻量化模型,该模型经 INT8 量化后,可充分适配 DA160S 的 16TOPS@INT8 算力,兼顾速度与精度。
模型训练补充:若场景有特殊需求(如反光衣颜色多样、遮挡频繁),可基于 DA160S 的 Sophon SDK,用现场采集的 100-200 张标注图片进行微调,提升场景适配性。
2. 模型转换与部署
模型格式转换:使用 BM1688 芯片配套的Sophon Convert 工具,将训练好的 YOLOv5s 模型(.pt 格式)转换为 DA160S 支持的.bmodel 格式,转换时选择 “混合精度运算” 模式,平衡算力利用与精度损失。
算法部署:通过 DA160S 的 Web 管理界面上传.bmodel 模型,配置检测参数:
视频路数:默认开启 16 路全通道分析(单路码率≤4Mbps)。
识别阈值:置信度阈值设为 0.7(过滤误检),IOU 阈值设为 0.5(避免重复标注)。
检测频率:默认每帧检测(可根据场景调整为每 2 帧检测,降低功耗)。
3. 现场调试与校准
环境适配:在逆光、夜间、雨天等场景下,通过 DA160S 的 “图像增强” 功能(如自动曝光补偿、降噪)优化视频质量,确保反光衣特征清晰。
遮挡处理:针对人员弯腰、背对摄像头等遮挡场景,在管理界面开启 “多帧融合检测”,通过 3-5 帧画面综合判断是否穿戴反光衣,降低漏检率。
三、性能测试与验收指标
1. 关键测试维度与预期值
测试项目 | 测试方法 | DA160S 预期性能 |
识别准确率 | 采集 1000 帧含反光衣 / 无反光衣的画面,统计正确识别次数 | ≥98%(正常光照)、≥95%(夜间红外) |
推理延迟 | 用 SDK 读取单路 / 16 路视频流的推理耗时 | 单路≤50ms,16 路并行≤80ms |
资源占用 | 通过 DA160S 管理界面查看 CPU、内存使用率 | CPU 占用≤60%,内存占用≤50%(16 路满负载) |
告警响应 | 模拟未穿反光衣场景,记录告警触发时间 | ≤1 秒(从检测到违规到声光报警) |
2. 长期稳定性测试
连续 72 小时满负载运行(16 路视频 + 告警联动),观察 DA160S 的温度(≤65℃,无死机)、网络稳定性(无断连)、日志完整性(无数据丢失),确保符合工业场景长期运行需求。